首页 > 常识 >

二龙山:一座被人们遗忘的山

2024-12-07 09:38:16


古城零陵西南郊外约四十公里的梳子铺境内有一列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连绵横亘的大青山系,地属都庞岭余脉,山势自南向北逶迤而下,气势磅礴。因有东西两列并行的山脉酷似二条奔腾而来的巨龙,故称之为“二龙山”。亦名戴花山(《永州府志》记载曰:山麓横亘百里余,一峰特立,群冈俯伏,山上树木蓊郁,中设一大石,相传宋末有将军为神于此,瞭望之若簪花然,因名之。)

二龙山海拔1000多米,多为次原始森林,各森林带分布较明显,多以针叶林为主,也偶有灌木林,阔叶林极少,山腰一带有不少人工种植森林,也多为针叶林的杉树。

云雾中的二龙山


二龙山不负其名,有龙的担当和精神。冬天来临,两条“龙身”分别抵挡着凛冽的寒风,给两山之间峡谷的生灵一份温暖的庇护,使得峡谷里的温度要高出山顶2℃,飞禽走兽就能在峡谷避寒,才能熬过一个个冬天。经年累月,二龙山成了一座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宝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6.6%,植物种类600多种,药用植物70多种,形成了一片独特的森林景观。

二龙山对于生灵的眷顾和深情,既厚重又长远,还有一种情真意切的感慨。比如这些密密麻麻高耸云天的竹子,就为二龙山周边几个乡镇的篾匠提供了优质“篾货”的原材料。他们织的竹席、竹垫、菜篮、花篮、畚箕、箩筐等,种类繁多,样式精美,所用之竹篾条大小一样、宽厚均匀。破竹、取头层青篾、取二层青篾、过匀刀等,每一道工序颇为讲究。这些纯手工打造的“篾货”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这一物一件都被赋予了二龙山的灵魂,浸透了篾匠的精湛手艺。与其说它们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件,倒不如说是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是二龙山与人和谐包容的结晶。


与竹子出自同一大家属的灰叶,同样是十里八乡人们所需。我们今天过年过节包粽子、做野菜粑粑等,就要用到这个灰叶,特别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各家各户或多或少要备一些灰叶,用来包粽子。这二龙山上的灰叶包的粽子,经过蒸煮灰叶里那纯天然的竹叶香味就渗透进到粽子里面,吃一口满嘴留香。而且这滋糯的竹叶香一直缠绕你的味蕾,以至多年之后都能吊起你舌尖上久违的快感。

二龙山的山脚下是梳子铺村。村里有一条延伸到愚溪边的极富乡村特色两边多是木壁子瓦房建筑的老街。走在这条街上任何位置只要你愿意,抬头就能看到似乎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的二龙山,那满眼墨绿的铁的兽脊似的群峰连绵数十公里,宛若正要腾飞的巨龙,似静又动,缥缈而真实。

我眼中的二龙山是在云端中的。每逢雨后初霁而或连绵阴雨,那纯如棉絮的白云而或灰色的云烟缠绕在半山腰,此时的二龙山在云雾的掩饰下若隐若现,很有些海市蜃楼的梦幻和神秘。

小时候听村里人说,如能爬到二龙山顶伸手就能摸到天了,这虽然是一句大人逗乐小孩子的戏言,但二龙山那陡峭耸立云端的险峻却是千真万确的真实。这伸手可触及的蓝天、白云曾触碰了年少的我荒野的诗章。

好高好险的山

连着了天上的云朵

一伸手便能触摸苍穹的屏幕

因为这里是离天最近的地方

二龙山远眺图

也有云散雾开蓝天如洗一眼千里的大好晴日,二龙山上那一株株挺拔的杉树及起伏的竹林,画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虽远隔数十里,也能感到松涛阵阵的震撼和视野开阔的一览无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二龙山养育了和它一样朴实坚强的人们。

二龙山脚下是一片长满低矮杂树、寂寞小草和不知名野花的较为平缓的地带。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底下的年代,山脚下勤劳善良的村民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在这块土地上获取他们的生活物资,用智慧建设自己的家园。那一群放牛娃或早或晚在这一片千万个生灵蓬勃向上的山野穿行、嬉戏,或采摘野果、或捡拾蘑菇。晨光、山岚、晚霞、流云,大自然把这些日月精华和天地灵气馈赠给这一群孩子,还有巡山的护林员,以及二龙山下耕耘这片土地的万千朴实憨厚的百姓。二龙山因他们而显灵性,他们伴二龙山精神永存。

这种与天地和谐共存的精神正是二龙山厚重的内涵之一。

二龙山的“龙脊”下边有一方壁立千仞,临之目眩的险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几个年轻的人民教师,肩挑手扛硬是将一吨多重的白色鹅卵石搬上山顶,刨出一块平面,一石一石铺钉成五个白色大字“农业学大寨”,每个字足有10米见方,远观大气磅礴熠熠生辉。二龙山下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都能看到这五个很有年代感的大字,也正是这五个大字将二龙山下万千百姓团结凝聚在一起,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时至今日,当我们再一次提起当年这一壮举,人们无不为其感慨系之。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引领时代。

当年那几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现今大多虽已千秋,而他们在被人们遗忘的二龙山上留下的印记将永远被万千百姓所铭记,且一直激励这块土地上的后来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二龙山不仅有自己宝贵的天然资源,还有享誉盛名的人文景观。坐落在二龙山南麓的千年古刹高岩观便是其一。其左边一岩洞,洞内溪水常流不断,此岩便是高岩。零陵古城的愚溪就发源于此,溪水从高岩而出流过高岩观的门前,清澈透亮,甘冽清爽。相传当地村民为感谢吕洞宾点化神龟镇守愚溪神泉而得名,曰高岩观。因有此传说,现今高岩观内依然香火缭绕,香客纷纭。

坊间常有探究者为追寻古城的愚溪河溯源于此,每以临者皆感慨系之,惊呼曰:此乃神仙宝地。

的确此处地势高峻,视野开阔。沿溪行,背依二龙群山,面北而立,目之所及皆千里,河岔山脊、民居沃野、小桥流水直奔眼底而来。此时此景,身置其中便可短暂放下人情纷扰,与自然融为一体,如此闲逸自得,便觉自己是个世外之人,是别处无法体会得到的。

二龙山,故乡的山。你终将不会被人们遗忘!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