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诸葛亮的致命缺点是什么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企业家值得思考

2023-04-01 10:26:15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英雄人物,因自身的一些不足而失利,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比如,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被称为是千古第一大神。

连鲁迅先生都看不过去了,直言不讳地批评道:状诸葛多智而近妖。意思就是,罗贯中把诸葛亮吹捧得也太假了。


作为现代企业家,善于分析他们的弱点,能为企业管理提供借鉴。


诸葛亮最大的致命弱点——事必躬亲


这正是诸葛亮失败的根本原因。


据史料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驻扎在五丈原,司马懿龟缩不出。诸葛亮的使者到了之后,司马懿问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事务多少,使者答:“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说:“诸葛亮快死了!”


刘备去世后,蜀汉内忧外患,诸葛亮政务繁多,他时常亲自考核文书簿册。

杨颙作为诸葛亮的主簿径直入内,直言规劝诸葛亮:治理国家要有分别,因此上级官员和下级官员的职责不能相互混淆。


面对杨颙的劝谏,史书记载诸葛亮的反应是“亮谢之”。


这个“谢”到底如何解释,就需要进行分析了。谢有很多意思,感谢、认错、道歉、拒绝、推辞……

从诸葛亮日后的行事风格来看,诸葛亮对于杨颙的劝谏虽然听进去了,但并没有改变。


诸葛亮为激怒司马懿,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和首饰,司马懿不仅没有生气,还和蜀国使者聊起了家常,问了诸葛亮的身体和饮食情况。


在说道诸葛亮的工作情况时使者说:“丞相诸葛亮每天早起晚睡,所有的事情都想自己去做,甚至罚二十的事情他都要亲自过目,”


司马懿听道后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诸葛亮一国丞相,需要处理的大事也不少,这些小事也自己去管,不累死才怪。


“事必躬亲”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对于诸葛亮这样的掌舵者来说,是致命的。它暴露的是诸葛亮狭小的格局。

事必躬亲,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于下属的不信任


因为不信任,所以才不放心,所以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做。


历来对于诸葛亮处理政务事必躬亲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事必躬亲,是不舍得放权,或者说他不会用人;

第二种观点认为,诸葛亮事必躬亲是一种无奈,蜀汉人才相对匮乏,诸葛亮不得不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有人曾评价说,“诸葛亮一生唯谨慎”,诸葛亮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人,所以不论政务、军务很多他都要亲自把关,所以才会出现“事必躬亲”的情形。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都放在了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上,必然就没有精力做别的工作了。比如,培养人才。


一个企业家,如果凡事躬亲,部下必然无主动性和创造性。某公司生产部经理非常出色,后被提拔为总经理。自从他出任总经理后,公司里的大小事务皆要过问,甚至亲自操作,生怕出纰漏,因而食之无味,夜不能寐。他对一个朋友说:“我太累了!还不如当一个生产部经理。”不久,他就辞职了。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