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马锅炉作为家用设备的领先品牌,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专业的售后服务。无论您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拨打瑞马锅炉售后服务电话:400-883-2086,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及时、高效的解决方案。瑞马锅炉24小时售后服务维修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日常使用故障及处理方法在
2025-04-22 08:53:58 100
春秋之世,以晋强而南御楚不能侵吞中原,西遏秦于西戎之域。中原之形势,晋国为中原之堂奥,而郑、宋乃中原之门户,堂奥坚固,则门户虽弱,犹可守御,“三家分晋”则中原之堂奥摧毁,故曰:中原之亡(指秦灭六国),不始于秦国之强盛,而实始于三家之分晋,堂奥之毁折则门户无可守御矣!
魏国从强盛到衰落。魏文侯时(前446年―前396年,执掌魏氏及魏国,前403年册封诸侯,《史记》误载前387年去世),能清晰认识到魏国之处境:西有秦,南有楚、韩,北有赵,东有齐,所处之地乃易攻难守,故率先变法改革,图强魏国,团结赵、韩,西伐秦之河西之地,南拒楚以阻北侵中原,基本维系原晋国之霸主地位。
魏文侯通过五场战争,使魏国成为战国首位霸主。第一战:河西之战,前419年―前408年,为伐秦,占领河西,建立河西郡;第二战:灭中山国之战,前408年―前406年;第三战:伐齐之战,前404年―前403年,魏、赵、韩联合伐齐,迫使齐康王见周威烈王,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第四战:榆关之战,前393年―前391年,三晋伐楚,大败楚国,魏国占领楚国大梁、榆关;第五战:阴晋之战,前389年,秦大军侵魏,吴起以五万魏武卒战胜秦五十万大军,打得秦国元气大伤,近三十年不敢东出。
从前419年到前389年,魏国历经三十年的时间,通过五次大战,西夺秦河西、上郡,北灭中山,东伐齐入长城,南夺楚榆关和大梁,成为战国的第一位霸主。
魏武侯时(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前387年即位),未能继魏文侯之志,废弃文侯联合赵、韩之政策;听信公叔痤谗言,致使吴起去魏奔楚(前387年);构怨于赵、韩,并与齐、秦构兵,使魏陷于四面交战之局;然所幸文侯所奠定之基业雄厚,兵力尚强,武侯得以保守其成局。前386年,赵武侯卒,其侄赵敬侯立,公子朝(赵武侯之子)作乱,魏武侯助公子朝争位,结怨于赵,赵敬侯击败魏军后,为更好地与诸侯国作战将都城从中牟迁到邯郸。前383年,赵敬侯涉足中原,攻打卫国(此时卫国为魏国附属国),魏武侯出兵大败赵军于兔台,《史记˙赵世家》:敬侯四年(前383年),“魏败我兔台”,此战标志着三晋联盟之瓦解。前382年,赵敬侯野心不减,再次对卫国出手,在卫都(今河南省濮阳市)边上修筑刚平城,《战国策˙秦策四》:“(赵)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闚东门(赵人筑起刚平城,使得卫都东门几乎没有郊野,卫人连放牧打柴都不敢迈出东门)”,魏武侯联合齐侯田剡共同抵挡赵军,卫国仗着魏国与齐国撑腰,攻取赵国的刚平,一直打到中牟,《史记˙赵世家》:敬侯四年(前383年)“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此战使赵国与魏国、齐国、卫国的矛盾升级。前381年,赵国攻击入侵至本土之卫军,魏武侯大举攻赵,赵敬侯向楚国求救,楚悼王派军协助赵军,攻打魏国后方,使魏国首尾难顾,赵敬侯夺取了魏国棘蒲邑、占领了黄城,魏武侯鉴于多线作战的困扰,齐、楚等大国的日益崛起,不得不向赵敬侯求和,此战使三晋再次联合。前380年,齐侯田剡攻打燕国,攻占了桑丘,燕简公向赵敬侯求救,赵敬侯立即告知魏武侯与韩文侯,三晋之君各自率领军队,兵合一处救燕,大败齐军,此战标志着三晋联合巩固。前378年,田齐(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封为诸侯,田齐正式取代姜齐)再次攻打燕国,赵敬侯、魏武侯、韩文侯再次联合,攻入齐国本土,直至灵丘,方才退兵,此战验证了魏文侯“三晋联合”政策之重要性。前381年,中山国中山桓公击溃魏军复国(前406年,魏文侯派乐羊灭中山国),将国都从顾城迁至灵寿,魏氏统治中山国二十五年宣告结束,中山国自复国以来,连续击败魏、赵两个诸侯大国,使天下诸侯为之刮目相看,中山国再次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国,前377年,魏武侯与中山桓公战于浍水,魏军大败,此战标志着中山国侵入魏国本土。前375年,魏武侯与楚军大战于榆关。前373年,齐侯田剡被弑,齐桓公田午初立,魏武侯联合燕国、鲁国、卫国大举讨伐田齐,其中,燕军败齐于林狐、鲁军攻齐至阳关、魏军伐齐至博陵。前372年,卫慎公薨逝,赵国闪电袭击卫国,连下卫国七十三邑,魏武侯率军攻打赵军,败赵军于蔺。前370年,魏武侯崩逝。
秦魏河西之战。秦魏河西之战发生于魏斯(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时期,为便于理解,现将秦魏五次河西之战归总在一起。
秦魏第一次河西之战。李悝变法之成功,离不开一批贤臣、名将,吴起由此脱颖而出,在魏国推行征兵制,选练了一支精锐的军队,其“武卒”能全副武装,带三天的粮食“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魏国欲向西发展,夺取秦国东部河西之地。而秦国在战国初期,因内部权力之争,频繁更换君王,世族封君太强,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统治,亦未完成社会变革,虽有东进之意,但军事实力弱于魏国。前419年,魏军首先攻取了秦河西少梁,并修筑城池,作为继续西进的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为阻止魏军向西扩张,秦国亦修筑防御工事,至前413年,魏军可谓准备完毕,遂开始向秦军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地附近,大败秦军;前412年,魏斯又命太子击(魏武侯)率军攻克秦之繁庞,史称“繁庞之战”,此战是一场惨烈的攻防战,魏军虽攻克了河西重镇繁庞,但也付出了不亚于秦军伤亡的代价,太子击驱秦民而占其地,秦灵公无可奈何地将繁庞城邑的秦人迁移到黄河岸边,建造了籍姑城,作为抵御魏军的堡垒;前409年,魏斯亲自挂帅,太子击坐镇安邑,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之临晋、元里,并筑城;前408年,吴起再次率魏军攻打秦国,一直打到郑县,攻克洛阴、郃阳,并筑城,秦简公被迫放弃河西,秦军退守至洛水以西,沿河修筑防御工事,建重泉城加以防守,至此,河西只剩五座小城,秦军死守不降,其余秦国河西之地,均已属魏,魏在此设立河西郡,吴起担任首任郡守。
吴起之河西郡有兵力十万,难以与秦军抗衡,吴起于是灭了翟国,将翟国旧地并入魏之版图(称为上郡),上郡地广人多,为河西郡增加了无限的战略空间;另外,吴起训练了一支精锐的魏“武卒”部队,机动性很强,使秦军防不胜防,吴起这支魏军最远作战至秦之泾水流域,此时秦人已毫无收复河西之能力,就连秦腹地关中也难以安宁,但关中之地是个椭圆形,东西宽,南北窄,吴起之魏军想穿越八百里秦川,威胁秦之雍都,并非易事,秦都还是安全的。
魏“武卒”的成功,令各诸侯国跟风学习,创建各自的精锐之师:齐国之“技击之士”、秦国之“铁鹰锐士”、韩国之“强弩材士”、赵国之“胡刀飞骑”、楚国之“选练之士”相继出现,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精锐兵种最辉煌的时刻。
秦魏第一次河西之战,魏采取先建立巩固之前进基地,再大举进攻,后扩大战果的方略,有效地完成了进攻河西之地的作战,将秦军赶到洛水一带,扩大了魏之势力,予秦国以沉重打击。
秦魏第二次河西之战。自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后,关中之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经数年准备,于前401年开始反攻,欲夺回河西要地,前393年,秦与魏战于汪;前390年,秦与魏又战于武城;前389年,秦调集大约五十万大军,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形势危急,吴起亲率五万步兵、三千骑兵、五百乘战车,向秦军发起反击,魏“武卒”反复冲杀、多次击穿秦军阵营,使五十万秦军大败而逃,魏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
此战引发了“诸侯卑秦”,使秦国上下深以为耻。五年后,即前385年,左庶长菌改发动兵变,杀死了秦出公母子,于西县迎接秦灵公之子、太子师隰即位,是为秦献公,秦国由此展开了对魏国一系列抗击战争。
秦魏第三次河西之战。魏武侯继位后,未能继承文侯之志:团结韩赵,东摒齐,西摈秦,南抑楚,一是信魏相公叔痤之谗言,致使吴起去魏奔楚(前387年),乃自毁长城也;二是结怨韩赵:与韩迭次构兵,争夺郑地(前423年―前375年,韩灭郑);与赵争夺卫地(卫国地处齐、赵、魏三国之间,是魏之属国,前383年,赵国入侵卫国,率先向中原发展,触犯了齐、魏之利益,魏国联合齐国攻打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援,赵魏鹬蚌相争,楚国渔翁得利,最终赵国和魏国都受到了很大创伤,楚国因楚悼王去世而撤军。此战是战国初期一次较大的战事,赵、魏、卫、楚、齐五国参与,此战后,三晋联合抗衡齐楚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前384年,秦献公即位,遂在秦国进行了改革,大致为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等,国力转弱为强,乘魏国主力陷于中原战场,不能自拔之际,于前366年,在魏国占领的武城击败魏军,又在洛阴打败了魏、韩联军;前364年,秦将章蟜领军越过黄河,攻入魏之河东,在石门大败魏军,并斩首六万魏军,魏国在赵国支援下,秦才退兵;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此时魏国大将公叔痤在浍水北岸大胜韩、赵联军,并生擒了赵国大将乐祚,史称浍北之战),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在少梁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魏太子嗣,占领繁庞(史称少梁之战),此时秦献公去世,战争停止。
少梁之战是秦国的一场“趁人之危”之偷袭战,浍北之战使韩、赵重新对魏国屈服,并帮助魏国反攻秦国,阻止了秦国继续东侵。秦孝公继位后,开始变法,给了魏国巩固河西的时间,魏国在河西修筑长城,少梁、繁庞都在长城之外。
秦魏第四次河西之战。秦国商鞅变法后,国力开始强大起来,而魏国忙于与中原各国交战,无暇顾及河西。前352年,秦乘魏军在桂陵之战大败于齐军之机,由繁庞城东渡黄河,包围了魏故都安邑,魏守军降;次年,商鞅率军包围固阳,魏固阳守军在秦军强大之攻势下只好投降,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东进保障河东地区与大梁之联系,此时魏攻破赵都,迫使赵结“城下之盟”,联合韩国大败齐军等诸侯军于襄陵,齐国、楚国求和,待魏国陆续与东方各国结盟讲和后(前351年之后),调集军队向秦反击,前350年夺回了旧都安邑,西进并包围了定阳,在魏国的攻势之下,秦孝公为了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被迫在彤与魏惠王相会修好,并归还所得之魏地。此战可谓秦国忽视了魏国之军事实力,以及秦国变法改革成果尚未稳定而进行的一次战役,秦先胜后败当在情理之中。
秦魏第五次河西之战。魏相公叔痤死后,商鞅去魏奔秦,得秦孝公重用,实行变法,秦国力、军力强大。前341年,魏国十万大军在马陵之战被齐国全歼,魏武卒亦损失殆尽,魏国元气大伤,这无疑给秦国夺回河西之地提供了“机遇”。前340年,秦孝公采纳商鞅建议,由商鞅率兵伐魏,大败魏军,并诱俘魏主将公子卬;前339年,秦军再由庞城渡河,于岸门击败魏援军,俘魏主将魏错;前332年,秦惠文王派军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与魏军激战两年,俘虏魏防守河西主将龙贾,全歼魏军;前331年,魏被迫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围夺占的河西之地,为秦国东出中原奠定了基础。
秦魏第五次河西之战,虽然为战国时期河西之战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并非秦魏之间战争之结束,恰恰相反,秦国从此开启了“东出”之路:前329年,秦国两路出兵,北路以河西为基地,渡河攻魏之河东,占领了魏之汾阴、皮氏,《史记˙秦本纪》:“(惠王)九年,渡河,取皮氏”;南路以阴晋为基地,沿黄河南岸原桃林塞通道,攻占曲沃、焦,直抵魏国崤山长城,魏国四座城池的丢失,标志着魏国从战国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下来,而秦国也通过此战证明了不再是被六国瞧不起的蛮荒小国,开始步入强国行列;前328年,秦军乘胜攻魏,取魏之蒲阳,秦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在秦军数次强大攻势之下,魏国被迫割让上郡十五县(今陕西省东北部地区)给秦,至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完全控制了东进中原之黄河天险,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
魏国的衰败,无疑减轻了秦国东出之难度,从此,山东(崤山以东)六国便暴露在秦国铁拳之下。
纵观魏国衰败之原因,一曰魏武侯、魏惠王(前369年―前319年在位)时期大量之用兵,四面树敌,尤其魏惠王遗传了魏武侯好战之性格,从继位第一年开始,魏国对外战事几乎从未中断过,穷兵黩武而一意孤行,可谓魏惠王前半生之真实写照,古语云: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使魏国连遭桂陵(前353年)和马陵(前341年)两次挫败;二曰魏国人才之流失:魏武侯因猜忌逼走吴起,“及吴起相(楚)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前381年,变强的楚军与赵国联军大败魏军;魏惠王时,孙膑被施极刑,且两度击败庞涓,尤其是商鞅离魏奔秦,直接给魏国树立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强敌,在商鞅的带领下,秦国逐渐强大,并一次次挑战邻居魏国,终于在前341年,“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又以张仪为相,更是错上加错,想利用秦国的力量对抗齐、楚,未能识破张仪之真实目的:“相魏以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以施展其强秦而弱诸侯的连横策略;三曰魏地横亘赵、韩之中,魏睦二国则兴,相残则衰,魏与赵、韩迭寻干戈,以为秦资,乃鼠目寸光也;四曰魏西有秦,东有齐,北有赵,南有韩楚,四面及心腹皆受敌,处不易战之地,然自魏武侯、魏惠王以来不断挑战四邻,实乃自取灭亡之举也。
魏国在人才不断流失中越来越弱,而秦国却在招揽人才中越来越强,以至于魏惠王时期“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齐魏马陵之战后,魏基本已沦落为二流之国,从此一蹶不振。
注释
河西之地: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即黄河以西、洛水以东的区域为河西,是现在的陕西省中部,主要就是现在的渭南市。
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
榆关: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南。
阴晋: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阴晋故城(岳庙街道岳东村)。
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一带,非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中牟县。
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兔台: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西。
刚平:古邑名,战国卫邑,后入赵,今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西南。
棘蒲邑:魏武侯别都,今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南。
黄城: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西。
桑丘: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西南。
灵丘:今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南。
顾城:今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
灵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
浍水:今浍河,发源于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大圪塔村大圪塔山西侧,经浮山县、翼城、曲沃、侯马、新绛,在新绛县横桥乡流入汾河。
阳关:今山东省泰安市南约六十里汶水东。
博陵:今山东省聊城市荏平区。
蔺: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
少梁:春秋梁国故地,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南(芝川镇)。
郑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
繁庞: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东南城古村附近。
籍姑城: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北龙门镇。
临晋:即秦之王城,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二里。
元里: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东南。
郑县:原郑国故都,前769年,郑桓公徙其民于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
洛阴:洛水以西,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西南。
郃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南。
重泉城: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新区。
翟国:渭水一带,世居北地,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富平县一带。
雍都: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郊。
汪:今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境内。
武城: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
阴晋:今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岳庙街道岳东村。
左庶长:官名,秦商鞅变法之前,有四种庶长: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
西县: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盐官镇。
石门: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
浍水:今浍河,发源于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大圪塔村大圪塔山西侧,经浮山县、翼城、曲沃、侯马、新绛,在新绛县横桥乡流入汾河。
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
襄陵: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
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固县镇。
彤: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
庞城: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东南城古村附近。
岸门:今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南。
雕阴:今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南。
汾阴:战国魏汾阴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
皮氏:战国魏皮氏的封地,今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阳村乡太阳村东南。
桃林塞:指秦函谷关以西逶迤而至于湖水西岸的湖县故城之间的函谷古道,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北十五公里处的王垛村至灵宝市阳平镇阌(wén)西村(湖县旧址、阌乡县城旧址在1956年建三峡大坝时已被淹没,现阳平镇阌西村为搬迁新址)。
曲沃: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三门峡市高新区禹王路街道南曲沃村)。
焦: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古虢城东北。
魏崤山长城:《元和郡县志》:“(硖石)县北二十二里,魏惠王十九年(前351年)所筑,东南起崤山(东段),西北至黄河三十七里”,此地与秦交界。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蒲阳:春秋称蒲邑,战国魏称蒲阳,今陕西省临汾市隰(xí)县。
上郡:最早为魏文侯所置(前446年―前396年间),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魏献上郡15县于秦,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相关推荐
瑞马锅炉作为家用设备的领先品牌,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专业的售后服务。无论您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拨打瑞马锅炉售后服务电话:400-883-2086,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及时、高效的解决方案。瑞马锅炉24小时售后服务维修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资-讯日常使用故障及处理方法在
2025-04-22 08:53:58 100
子女居保险柜客服电话为:400-883-2086 子女居保险柜作为国内知名门锁品牌之一,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作为子女居保险柜的核心部分,门锁客服团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无论您是在购买前需要咨询产品信息,还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解决问题,子女居保险柜客服团队都
2025-04-22 08:52:48 100
夏普集成灶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400-883-2086夏普集成灶全国统一客服维修热线:400-883-2086我们是夏普集成灶维修行业的专业团队,提供优质的夏普集成灶维修服务。我们了解夏普集成灶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承诺提供高效、快速、专业的维修服务,让您的夏普集成灶始终保持
2025-04-22 08:52:08 100
秉秉智能锁24小时售后服务电话:400-883-2086秉秉智能锁全国统一客服维修热线:400-883-2086我们是秉秉智能锁维修行业的专业团队,提供优质的秉秉智能锁维修服务。我们了解秉秉智能锁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承诺提供高效、快速、专业的维修服务,让您的秉秉智能锁始终保持
2025-04-22 08:49:44 100
奥克斯(AUX) 空调24小时售后客服中心:400-883-2086奥克斯(AUX) 空调,作为一家资深且信誉卓著的服务提供商,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为各界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质量与维护解决方案。我们不仅拥有完备的工商注册资质,并且每一项服务均经过相关单位严格备案,确保每一次上门服务既专业又合
2025-04-22 08:47:0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