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国家为消费者准备的“贴息红包”正式上线。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并真实用于消费,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举个例子,在政策执行期内,小李申请了一笔5万
2025-09-01 07:21:00 0
今年以来,金融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稳固支持力度。一季度主要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15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9.78万亿元,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传递出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等一系列积极信号。
有效信贷需求回暖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万亿元,同比多增5862亿元。
“3月份经济仍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信贷需求有所回升,推动贷款增长好于预期,叠加政府债券发行增多等因素,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也有上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金融体系继续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企业、居民等资金需求端也出现更多积极变化,共同推动3月贷款增速回升。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落地,百亿元级以上的大项目增多。有全国性银行反映,该行西部地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贷款需求相应走高,年初以来累计向当地重点项目发放的贷款同比增长67%。
温彬认为,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也会助力信贷需求释放。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3月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消费贷款增势向好也对近期贷款增长有支撑作用。近段时间,金融系统积极助力提振消费,银行在保证商业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并通过丰富金融产品、提供便捷服务等,更好满足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认为,银行要维持合理有序竞争秩序,防范难以覆盖经营成本的低价竞争,通过下沉服务、挖掘客户、做大“蛋糕”,保持理性定价,促进消费金融可持续发展。
4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叠加当前外部冲击加剧的影响,业内人士预计,部分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各方面会继续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助力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金融部门也在多方施策稳固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挖掘国内有效需求,下阶段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仍有支撑。
加力支持重点领域
从结构看,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更加有力,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金融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来自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绿色贷款余额超过40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大约为6200万户,今年一季度增加了93万户,和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55万户。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加力做好金融支持。
具体来看,邹澜介绍,一是精准加力稳就业。更大力度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妇女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二是精准加力稳外贸。指导金融机构保障对外贸依存度高、暂时遇到困难、产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三是精准加力促消费。着重从服务消费供给侧发力,聚焦文旅体育、餐饮住宿、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与其他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服务消费供给大幅提升和改善,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四是精准加力扩投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工具,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做好“两新”“两重”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
“我们还在研究丰富政策工具箱。”邹澜表示,将适时推出增量政策,助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我国宏观政策还有充足空间,能够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保持国内经济合理增长。”董希淼表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回旋余地大且有活力,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合作还会持续积极推进,我国有能力应对外部干扰和风险冲击。
当前,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打出“组合拳”。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不断加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利率传导堵点被逐步疏通……金融政策精准发力,更好适应了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调控需求。
未来,我国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货币政策方面,近年来连续多次降准降息,累积效应持续显现,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有效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去年以来,人民银行还进一步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优化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明示政策利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业内专家认为,这都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温彬表示,面对外部环境扰动,我国宏观政策还有空间和余力,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首批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预计可撬动4万亿元信贷增量。同时,为应对冲击,年内储备政策工具箱还包括降准降息、结构性工具扩容、增量财政、平准基金、生育补贴、消费支持、地产收储等。金融部门将多方施策稳固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经济向新向好。(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相关推荐
从今天起,国家为消费者准备的“贴息红包”正式上线。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符合条件的消费贷款并真实用于消费,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举个例子,在政策执行期内,小李申请了一笔5万
2025-09-01 07:21:00 0
今年,在DeepSeek大模型热潮带动下,“人工智能+”赋能各产业升级提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渗透产业,AI人才争夺战正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人才争夺战已超出传统边界,延伸至即将到来的202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市场。近日,国内权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51job发布《2026届校招市场AI人才需求
2025-08-25 17:33:00 0
金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一系列优化政策与高效服务的推动下,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量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7月底,中心新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达4.1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4亿元的104%,较去年同期实现49.8%的显著增长;人均发放贷款额攀升至41.59万元,同比增幅13.45%,这组亮眼数据不仅彰显
2025-08-20 10:54:00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浦银理财、浦银安盛基金协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在下午主题论坛“与波动共舞,解决多元资产配置之路”的圆桌会议上,浦银安盛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监曹治国分享了其对低利率
2025-08-19 12:30:00 0
“3个月躺赚200万元,代价是余生被银行追债!”在信贷市场的灰色地带,一个被称为“职业背债人”的特殊群体正在野蛮生长。他们被中介机构精心包装后,成为套取银行贷款的完美工具。近期,多地法院密集披露了多起涉职业背债人的金融犯罪判例。记者梳理发现,这条灰色产业链已形成严密的协作网络:介绍人在各类平台上发帖
2025-08-17 21:11: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