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输美钢铁、铝及其制品征收50%关税的政策自6月正式生效以来,作为美国最大的钢铝进口国,加拿大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6月中旬,卡尼政府已出台一系列反制与扶持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与就业稳定。而在意识到与美国的谈判难以取得进展后,加拿大欲加码进口限制,还将矛
2025-07-17 09:37:00 0
经济全球化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虽然遭遇逆风和回头浪,但其发展大势从未改变。《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经济全球化作出深刻论述。比如,《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指出:“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这些重要论断和观点,为解决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正确方向。
深刻揭示经济全球化本质
近年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发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问题突出,一些国家搞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终结论”“停滞论”“倒退论”甚嚣尘上。面对国际社会对经济全球化的怀疑、误解与担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过程和前景,阐明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立场,奠定了我们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必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相互依存的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冷战结束后,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自由贸易和开放合作蔚然成风,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整体。过去几十年,人类取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成果,就是因为吸取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教训,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推动了开放发展、实现了合作共赢。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分工细化、资源配置优化、市场范围拓展,推动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资本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使得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成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资本的全球扩张属性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交织结合,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纳入经济全球化的合作网络,进一步增强了国家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
经济全球化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科技进步为经济全球化不断前行提供充足动力。无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当前迅猛发展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这充分表明,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和强大动力。在此过程中,人才、知识和技术等科技创新要素的全球交流促进了新知识和创新成果的产生,同时也使得知识和技术扩散手段变得更快、更先进、更丰富,进而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路径。尽管早期经济全球化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与掠夺,但经济全球化客观上推动了全球生产体系的兴起,带来了经济繁荣、财富逐步增长,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实现各国人民幸福安康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全球GDP总量、全球贸易额占GDP比例的提升以及全球贫困人口比例的下降,就是有力证明。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贸易的繁荣便利、科技成果的扩散、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合作的深化、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以及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制定实施,都充分展现了经济全球化符合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指明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发展历程不会一帆风顺,而是与风险挑战相伴而行。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一方面,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时遭遇波折。特别是近年来,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必须深入思考如何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由于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模式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传统跨国公司主导,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陷入制度性困境,甚至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各国的普遍期待,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诸多弊端。不充分不平衡发展带来了新的贫困、冲突和不平等现象,造成全球发展失衡、贫富分化和分配不公加剧等负面影响。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发展动能不足、普惠程度不够等问题,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大,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较量激烈,经济全球化亟需在理念、模式和合作机制等方面推进创新。
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坚定推进经济全球化还是放任逆全球化沉渣泛起,是促进开放合作还是走向封闭对抗,是坚持互利共赢还是固守零和博弈,其选择关乎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和人类社会前途命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主张,深刻回答了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如何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课题。
更加普惠,就是要顺应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要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让经济全球化真正造福全人类;就是要通过公正合理的战略安排和规则体制,寻找不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契合点,有效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建构共同合作平台,维护良好合作环境,让经济全球化的积极能量和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的“蛋糕”。
更加包容,就是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承认各国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抵制垄断性、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和规则,以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助力全球包容发展;就是要考虑和兼顾多方利益诉求,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凝聚最大公约数,激发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动性。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就,都雄辩地证明,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开放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中国坚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了强大动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也是重要建设者和主要受益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也造福了世界。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切实推动贸易便利化,支持完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坚持与全球贸易伙伴互利发展、相互成就,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频频抬头的现实,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出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新型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引领者。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不断增进开放合作共识,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联动融通,而且有效发挥自身的市场潜力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和集成创新能力优势,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创造了新的机遇,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和世界普遍繁荣。积极推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改革,通过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等构建合作平台,举办消博会、进博会、广交会、数贸会、服贸会等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务实行动,为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彰显了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 吴志成】
相关推荐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输美钢铁、铝及其制品征收50%关税的政策自6月正式生效以来,作为美国最大的钢铝进口国,加拿大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6月中旬,卡尼政府已出台一系列反制与扶持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的竞争力与就业稳定。而在意识到与美国的谈判难以取得进展后,加拿大欲加码进口限制,还将矛
2025-07-17 09:37:00 0
经济全球化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虽然遭遇逆风和回头浪,但其发展大势从未改变。《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对经济全球化作出深刻论述。比如,《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中国开放的大门
2025-07-17 07:36:00 0
中新网7月16日电(张乃月)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外媒热议,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稳定运行,实现超预期增长。增长动力十足 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面对贸易战,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关税等危机构成压力,中国经济增长仍超出预期”“尽管遭遇贸易战,中国经济上
2025-07-17 00:33:00 0
7月10日,第九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中俄博览会)顺利落下帷幕。博览会期间,中俄嘉宾高度评价两国友好关系及地方合作成果,表达了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共同意愿。双方一致期待,通过博览会、地方论坛等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双边合作,共促互利共赢。经过双方多年努力,中俄博览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持续积累,已
2025-07-16 06:39:00 0
香港《南华早报》7月14日文章,原题:中国学生权衡专业选择,工科成为焦点 同其他数百万中国学生一样,18岁的何俊杰(音)在上月结束高考后一直焦急地等待。评估了成绩并研究高校和专业后,他在申请时最终选择了工科。这名浙江年轻人表示,信息与通信技术以及车辆工程是他的首选,因为这两个专业“代表(中国)未来产
2025-07-15 09:53: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