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八年来 从“试验田”到“创新雨林” 河南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繁花绽放

2025-04-08 17:31:00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引领数字经济新赛道;RCEP企业服务中心,让海外投资者完成资金落地……8年来,从制度创新到产业升级,从内生增长到对外开放,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累计形成61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5项在全国推广、101项全省推广,为国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河南方案”。

“创新花”结出“发展果”

3月26日,位于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的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开启了一天的忙碌。宽敞的场站内,一辆辆集卡车有序驶入,龙门吊如同一只巨大的钢铁手臂,稳稳地把集装箱卸下码齐,工作人员手持设备仔细核对每一个箱子信息。随后,这些大块头被精准吊运到火车板上,等待搭乘班列驶向远方。

“这趟班列先到宁波,再经海运发往美洲、东南亚等地区,运送的货物主要是钢制家具、净水材料和汽车配件。”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所属中豫物流集团副总经理柳大军告诉记者。跟以前相比,班列运输时效有了大幅压缩,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综合物流成本。

据了解,2024年,中豫港务集团聚焦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枢纽构建,探索形成“优化铁海联运物流发展模式”,实现铁路和港口功能对接、数据共享,逐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连接沿海主要港口的铁海联运物流网络枢。

高效的集装箱交付业务为繁忙的物流运转注入了强劲动力。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挂牌八年来,郑州片区累计形成39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国家级首创56项,省级首创113项,12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在全省落地生根。

五条“丝路”链接世界

智利车厘子、法国红酒、西班牙火腿……3月29日,在河南郑州中大门保税直购体验中心,记者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前来采购年货的顾客不时驻足选购。作为一家以进口产品和异域文化为基础的沉浸式消费体验型仓储超市,中大门将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万种商品送到市民的“购物车”里。

一直以来,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聚焦“两体系一枢纽”建设,打造“丝路自贸区”,协同推进“五条丝路”建设,加快推动枢纽优势向物流优势、贸易优势、产业优势转化。

“数字丝路”越走越宽。针对跨境电商、现代服务业、医药健康、智能制造四个行业,形成40个数据跨境应用场景的负面清单。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研发全国第一辆航空集装货物整板运输车。率先创新空空中转模式,航空物流单证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被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采纳。

“陆上丝路”越跑越快。陆港航空港片区实现“通车即运营”,全国首家打通国际邮件陆路运输双向通道。探索全国首票TIR进出境双向贯通等首创成果,开通18条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TIR发运规模全国第一。

“网上丝路”越来越便捷。首创“网购保税+线下自提”等模式,形成跨境电商全流程监管,助推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全国165个试点城市位居第一档。

“海上丝路”越连越顺畅。设立“铁海联运服务中心”,全国首创跨关区“海铁直运抵港直装”监管模式,2024年,铁海直运共完成约6万标箱,近两年保持50%以上年增速。

“试验田”里孕育创新“良种”

在营商环境和法治保障方面,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行“一次办妥”“多证合一”等176项告知承诺制,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

法治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国第五家自贸区法院、第四家自贸区检察院挂牌运行、试运行全国首家省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建立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

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深化。郑州片区持续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国际盛会,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成为国际交流新品牌。开通南美货运专线,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

“我们接下来将重点推进六大工程。包括制定制度创新责任清单,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规则,打造‘丝路自贸区’升级版,培育新质生产力,完善开放体制机制,强化联动创新区建设。”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河南经济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