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丁一凡:特朗普发动关税战是试图用“19世纪的药方来治21世纪的病”

2025-04-10 19:04:00

特朗普悍然向全球超180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史无前例的贸易战,这场激进的关税战,能走多远?全球贸易体系将遭受怎样的冲击?作为世界经济秩序的坚定维护者,中国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化压力为机遇?4月10日,观察者网邀请权威专家从美国经济、世界贸易体系和地缘政治等角度权威解读。

国研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新一轮关税战的背后是一个“特别简单的认识”,是试图用“19世纪的药方来治21世纪的病”。

“你看你们各个国对我都有贸易顺差,你们都占了我的便宜。你们为什么会占了我的便宜?那是因为你们看好我的市场。那么对不起,现在我就不让你们那么轻易地进我的市场,所以我就开始提高关税,”丁一凡说道,

丁一凡进一步表示,“提高关税以后,特朗普还有一个想法,他觉得你们仍然会想办法进我的市场。那么我就给你开一个条件。你搬到我这来投资,你在我这生产,我还给你减税。他现在开始给企业减税,给企业的实体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一些优惠政策,让政府发放一些补贴。”

“那这样的话,你们仍然喜欢我的市场,你们会搬到我这生产,因此我就可以依靠外国投资来帮助美国实现再工业化。就是特朗普的理想想法。富士康、台积电来美国投资我多给补贴。我不光给你补贴,我还给你减税,那你就过来了。但这样操作的话,我这财政窟窿不就越来越大了嘛。那我靠什么补上窟窿呢?就靠关税。”

丁一凡指出,特朗普“想得太好了”,“大大低估了现代贸易”。

“这种做法,如果放到19世纪、甚至20世纪可能都还有一点道理”,丁一凡解释道,“因为那个时候的国际贸易主要都是成品贸易,你卖给我一个东西,我卖你一个东西,大家都是这样的成品交易。但是当今的国际贸易更多的是由跨国公司来主要引导的中间品贸易。”

“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是中美特别明显的,中美的贸易里大概有60%不是最终消费品贸易。直接买的中国的手机、中国的汽车,这个叫最终消费品贸易。中美两国企业间的贸易只有40%是这种最终消费品贸易,其他都是中间品贸易。”

丁一凡说,“即便是最终消费品贸易,这里面一半以上是外资,美国的、欧洲的,或者是日本的。反正是外资在中国生产以后出口美国的。这么复杂一个产业链和这么复杂的一个出口结构,你说你只要提高关税就可以解决,那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很多美国的下游企业是依赖于这个产业链才能生产的,现在你要提高关税,如果把它的产业链搞断了,那这些美国的下游企业就要破产。”

“这么打贸易战的结果是什么呢?特朗普坚持打这贸易是想恢复美国工业,结果却可能会迫使一大批美国的中小企业倒闭。因为我的产业链没有了,我没地方去搞中间品贸易,”丁一凡总结道,“现代贸易和当时的贸易完全不是一码事儿,然后他用一个19世纪的药方来治21世纪的病,那不得把自己治死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