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市场应用是关键驱动力。记者从7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始终坚持应用牵引、协同创新,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推广应用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在巩固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加快向农业、矿业、医疗、安全、社会服务等领域延伸。深入实施“机器人+”行动。坚持生
2025-07-11 10:55:00 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5 月 22 日,万江新能·第十五届全国地热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桂小阳,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三全食品创始人、万江新能董事长陈泽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滕吉文、刘嘉麒等嘉宾出席会议。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清洁能源供热协会会长张维宁视频致辞。国际地热大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主持开幕式。
顶层规划 地热产业战略价值凸显
在开幕式致辞环节,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桂小阳指出,推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是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地热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希望大家同心同向,同行协力,共同推动我国地热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为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与“双碳”目标实现贡献力量。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从产业战略视角展开论述。他指出,地热作为一种稳定可靠、清洁低碳的能源,其价值战略凸显,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的新兴力量。他建议,行业应聚焦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和经济性,让清洁热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中国科学院汪集暘院士作为地热能领域的领军人物,系统回顾了我国的地热发展历程,他指出,最早在李四光教授的提倡下开展地热研究,到如今已经有四代地热人,中国地热发展越来越兴旺,特别是陈泽民先“小球”后“大球”,做出了非常好的成绩。他强调,理论是基础,应用是目的,近年来同陈泽民领导的万江团队结合,开展了许多新技术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河南力量闪耀 陈泽民贡献获行业认可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清洁能源供热协会会长张维宁在视频致辞中系统阐述了河南地热产业发展成果。他表示,推动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优化国家能源结构、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河南省高度重视地热能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地热供暖的能力已经超过了1.3亿平方米,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以万江新能为代表的本土骨干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打造出地热开发利用的"河南样板"。河南省清洁能源供热协会将诚挚为各界同仁和朋友服务,为促进地热能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在大会颁奖环节,万江新能董事长陈泽民荣获“中国地热行业发展积极推动者”称号,成为全场焦点。这位从速冻食品跨界清洁能源的企业家,2008年创立万江新能,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关,构建起覆盖地热勘探、项目建设运营、智慧供热等全链条技术体系,并将之成功应用至北京新机场高速服务区、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焦作迎宾馆、新乡平原示范区中原农谷、中牟万江零碳能源港等多个项目,取得显著成效。万江新能不仅是国际地热协会的中国企业代表,更将“中国地热方案”推广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这个荣誉称号既是对陈泽民在地热行业贡献的高度认可,更是河南地热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陈泽民表示,只有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才能在地热领域站稳脚跟,引领行业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不仅是一场技术的革新,更是一场关乎能源未来的深刻变革。
聚焦“地热 +” 共绘绿色发展新蓝图
本次大会以“地热 + 新质生产力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为主题,打造了一场地热领域的思想盛宴。国务院原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原司长、研究员、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负责人鞠建华,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李宁波,国际地热大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研究员王贵玲等行业内顶级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新能源多能互补体系构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低碳建筑技术革新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度分享。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地热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我国“十五五”规划的逐步推进,地热产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以万江新能为代表的河南地热企业,也将借此东风,加速迈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推荐
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市场应用是关键驱动力。记者从7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始终坚持应用牵引、协同创新,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推广应用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在巩固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加快向农业、矿业、医疗、安全、社会服务等领域延伸。深入实施“机器人+”行动。坚持生
2025-07-11 10:55:00 0
月球背面样品返回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这些样品已经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也为下一阶段开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2025-07-11 10:42:00 0
7月5日,第三十一届兰洽会临夏州招商引资项目专场签约仪式在兰州举行,共签约项目103个,签约资金258.5亿元,涉及文旅康养、牛羊全产业、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低空经济等领域。近年来,全州上下聚焦打造“五个地”的功能定位,感恩奋进、团结拼搏,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开放活力持续释放,营商环
2025-07-07 13:06:00 0
中新网广州7月3日电 (张璐 徐洁芹)7月3日,广州国际生物岛试点园区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式揭牌,实现跨园区互通共享,促进资源互补,激活区域发展的整体动能。广州国际生物岛(资料图)。 李剑锋 摄据介绍,广州莱迪生命健康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成为黄埔区内首批“广州国际生
2025-07-03 22:02:00 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7月2日下午,2025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大赛AIGC创作大赛启动仪式举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维亮表示,在通用大模型等主流技术路线上,北京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截至目前,北京模型备案量达132款,占全国超三成,稳居全国首位。本次大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北京市
2025-07-02 20:35: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