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李学敏:新质引领 勇攀高峰

2025-07-09 08:01:00

科技改变生活,人才引领未来。牙克石市森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学敏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程中,以创新为桨、实践为帆,运用新成果、新技术提升传统种植方式,大幅提高种薯的质量和产量,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

时值盛夏,走进牙克石森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成片的脱毒马铃种薯茎叶舒展、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正是李学敏潜心研究的“气雾法”栽培技术广泛应用的喜人成果。

牙克石市森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学敏说:“以前我们用蛭石作为介质,栽植网棚薯,传统的马铃薯种薯栽培方式存在着成本高、占空间,人工费用也是非常高,脱毒苗的繁育量也是非常大。我一直想找到一种更好的栽培方式,来代替传统的栽培方式,提高种薯的质量和产量。”

作为国家指定的最佳马铃薯育种区域,牙克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传统栽培模式却制约着产业升级。为突破这一瓶颈,李学敏化身“科研先锋”,一头扎进实验室与田间地头,她查阅海量国内外资料,足迹遍布全国马铃薯主产区,学习先进经验。结合牙克石当地气候、土壤特点,经过无数次失败与尝试,最终在原有水培苗基础上,创新开展马铃薯种薯“气雾法”稀植栽培技术。这项农业高新技术以人工创造的作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有效解决了传统土壤栽培中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佳生长环境,让马铃薯种薯的成活率和产量实现成倍增长,品质也大幅提升。以2024年为例,森峰薯业全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苗600万株,采用无土气雾法生产马铃薯原原种1000万粒,网棚薯100万斤,种植原种面积1万亩,亩产8000斤以上。

牙克石市森峰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学敏介绍,“气雾法”稀植栽培技术能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是不用土壤或基质来裁培植物的一项农业高新技术,其因以人工创造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裁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而发挥作物的增长潜力,使植物生长量得到大大提高。

在李学敏的带领下,森峰薯业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扩繁到原种繁育的完整良繁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为支撑的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李学敏深知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她积极与国际接轨,主动与比利时专家展开深度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马铃薯种薯培育技术和管理经验。牵头与亚太晚疫病协作组织合作,建立中国北方亚太晚疫病协作组织马铃薯晚疫病示范中心;与比利时埃诺省农业联合工程中心共同建立了中比优质种薯生产技术示范基地,通过这些国际合作,森峰薯业在种植技术水平上实现质的飞跃。

李学敏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帮助解决种植难题,免费做土壤检测,大田马铃薯病毒病检测,通过晚疫病预警系统及时通知农户做好防护措施,带动农民走上马铃薯种植高质量发展之路。

村民朱美超说:“以前我们地里用的苗不丰收也不抗病,多亏了李总亲自来指导,用了水培的方法,现在我们增产增收。”

李学敏主导成立了呼伦贝尔森峰马铃薯科技研究院,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开展良种引进、研发、培育、推广工作,提供农业新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产品推介和展示活动。先后组织技术培训20余次,累计参加人数2100余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森峰薯业有限公司已成为牙石市马铃薯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指定的最佳马铃薯育种区域,年生产脱毒种薯4万余吨,占全国种薯市场的10%左右,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牙克石市的广阔田野上,青年人才李学敏不断书写着马铃薯产业的品牌故事,努力在新质生产力形成与转化中贡献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

记者:吴忠艳 李宛霏 王成宇

编辑:沙志媛  吴忠艳 

编审:赵宗杰  张革

终审:刘畅  雷建军

总监制:肇慧茹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