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纹饰里的云冈

2025-05-11 05:44:00

潘鲁生 刘 燕

云冈石窟第一窟窟顶纹饰(局部)。

纹饰,可谓中国文化无声的语言,既是审美的载体,也是思想与信仰的物化表达。依附于造像空间的云冈纹饰,作为公元5世纪欧亚文明碰撞的结晶,堪称文明中转站、风格分水岭、技艺教科书,以立体化的雕刻语言,实现着从装饰到叙事的功能突破。自2020年以来,《云冈纹饰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编纂团队以云冈纹饰研究为线,致力于将一个个历史碎片存录、串联起来。作为美术领域云冈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全集》今年正式付梓,在时代浪潮中激荡起新的美学回响。

这部包含18卷本的巨著,集合多学科优秀研究成果,以建筑空间与纹饰形制为分类依据,涵盖10类纹饰谱系,体现了云冈纹饰的三重中心——以造像为中心的背光、天衣璎珞、飞天伎乐纹饰;以建筑为中心的窟顶、门窗、龛券纹饰;以佛教叙事为中心的塔柱纹饰、故事纹饰及边饰等。为做好编纂工作,团队成员与青岛出版社编辑、各领域专家学者等,沿着丝路文脉,探寻鲜卑族的原生地,并多次前往山西的云冈石窟、大同市博物馆,以及内蒙古的盛乐博物馆、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等地,开展现场调研,采集图像信息。以此为基础出版的《全集》,既填补了云冈纹饰艺术研究的学术空白,也为中华文化基因库存入新“标本”。

数字技术的加入,为云冈纹饰提供更多打开方式。通过手绘与数位屏板绘相结合,团队将大量雕刻纹饰还原为粉本形态。线描图、雕刻图稿、色彩图稿以及各类分层图等,使读者能够便捷地欣赏石窟中因位置特殊、尺度巨大或被遮挡而难以辨认的精美纹饰。如云冈石窟第6窟的中心塔柱,目前尚无法实现3D扫描,团队便采用三维建模与纹样因子重构的方法,还原重龛、角隅纹饰的叠加关系,令读者可以全方位领略其独特魅力。“云冈纹饰粉本”数字化案例库的建立,进一步便利了矢量纹饰的编辑、检索与转化。未来,这些纹饰可以被应用于服装设计、文创设计等领域,使学术成果转化为出版成果、出版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为现代生活贡献美的力量。

当希腊柱头遇上鲜卑穹庐,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新范式;当波斯连珠纹沿丝路东传,在与忍冬纹、莲花纹的融合中缔造民族美学新风尚,云冈纹饰连接起丝绸之路艺术文脉,其中隐藏的文化交流密码,为讲好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文明故事提供宝贵资源。这就要求对云冈纹饰的研究,不是简单的图谱研究,而是蕴含着纹饰标识功能、加固功能和审美功能的整体谱系研究。正如著名学者、图案专家张道一先生所说,要“把云冈石窟放到国际交流,放到人类文化之林,放到民族总文化之内去思考”。《全集》系统梳理了云冈纹饰的谱系发展规律,并试图从中挖掘中华艺术传统与文化精神,从美的视角深度透视各民族文化交流之路。

《全集》的出版,既为云冈学研究夯实地基,也培育了一批新生力量。5年来,团队中的一些学子从本科读到硕士,从硕士读到博士。这批优秀青年学者不断为云冈学注入新鲜血液。形成一部书,带动一个学科,培养一个团队,这个初衷似乎正在慢慢实现。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纹饰艺术,“以纹表意”“以纹饰质”是中国人思想内质的外在表现,故披图寻览,以形下之器体悟形上之道,是传承文化发展之继业。相信这套纹饰图典将进一步深化云冈学研究,为传统纹饰融入当代生活提供有益借鉴。美哉,云冈纹饰!

(作者分别为《云冈纹饰全集》主编、执行主编)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1日 08 版)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