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血压患者注意了,步行运动已被证实,或降低血压水平

2025-04-10 10:01:0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高血压就像一个如影随形的 “小麻烦”,常常让人心生忧虑。不过,你或许想不到,一种简单又常见的运动 —— 步行,有可能成为对抗高血压的 “秘密武器”。老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俗语里,其实就藏着步行对健康的益处,以及降低异常血压的重要门道。步行运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也不受场地的限制,在你每日的行走间,就能悄然给身体带来积极的改变。


步行运动:降压效果看得见

北大第三医院的专家们,就对步行运动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展开过深入研究,并且用严谨的科学数据证实,步行运动真的可以降低异常的血压水平。不仅如此,他们还进一步探究出了步行步数与降压效果之间那些微妙的联系。这项研究把目光聚焦在了 802 名久坐不动的白领身上,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步行干预计划。在这三个月里,这些白领们的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而最终,有 688 人顺利完成了整个计划。

研究人员为了更精准地观察效果,把参与者大致分成了三类。第一组的成员,每天要快走 4000 至 8000 步;第二组则需要快走 8000 至 10,000 步;第三组的目标是快走 10,000 步至 12,000 步。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大家最关心的结果也浮出水面。数据显示,经过这三个月的步行干预,参与者们的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态势。但有趣的是,当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那些快走超过 12,000 步的群体时,却发现他们的血压不但没有进一步降低,收缩压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


经过仔细对比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在快走步数与收缩压之间,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剂量效应关系。简单来说,在一定的步数范围内,行走步数越多,降压效果就越显著。可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降压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让血压升高。再深入分析这三组人员的数据,第一组参与者的收缩压下降幅度达到了 3.24mmHg,第二组是 2.58mmHg,而第三组仅仅为 2.19mmHg。更让人惊讶的是,步数超过 12,000 的人员,收缩压下降幅度不仅没增加,反而与第一组相比,差异达到了 6.22mmHg。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在降低收缩压方面,第一组的步行数表现最为出色。不过,研究者也发现,快走步数与舒张压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计量效应,仅仅是和收缩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国外的大学也对这个话题展开过探索。爱荷华州立大学联合其他高校,针对高血压与日常步行量进行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设计得十分巧妙,是一个为期 20 周的单臂试验。他们招募了 21 名长期坐立、饱受高血压困扰的老年患者参与其中。整个试验分为两个阶段,前 10 周,主要帮助这些试验者达到每日步行 3000 步的目标,就像是为他们的健康之路先铺上一块基石。而后 10 周,则鼓励试验者在自律的状态下,维持或者进一步增加步行量。


最终,研究结果让人眼前一亮,经过 20 周的干预,试验者的收缩压降低了 7mmHg,舒张压降低了 4mmHg。这个结果,与我国北大第三医院的研究不谋而合,进一步证实了步行运动在降压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团队也表示,未来他们还会开展更大规模的对照实验,继续深入验证步行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在第四届中国健康方式医学大会上,我国工程院的胡盛寿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指出,每天多走 500 步,我们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就能降低 11%。这可不是随口一说,2023 年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研究就曾针对 70 岁以上的人群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试验者每天多走 500 到 1000 步,死亡风险就有可能降低 7%-15%。

还有研究表明,每日步行超 4500 步的成年人,相较于步行不超 2000 步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可降低 77%。这些研究仿佛为我们的健康之路指明了方向,确立了一个健康目标,那就是建议大家每日至少步行 4500 步,以此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当然,步行的益处可不仅仅局限于心血管方面,它对我们身体的其他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好处。


多走几步,收获满满健康

每天多走一点路,对控制中心肥胖有着显著的效果。浙江省疾控中心就曾对以往开展的健走运动进行了一项为期 100 天的体测研究。在这 100 天里,505 名参与者坚持步行,他们的身体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者们的腰围平均减少了 1.86 厘米,体重也降低了 1.28 千克。这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步行就像身体里的 “脂肪燃烧小助手”,能够促进脂肪燃烧,有效减少机体的中心肥胖。而且,它对于改善我们的体形体态也大有裨益。中心肥胖可不仅仅是影响外貌那么简单,它还是衡量我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知道,中心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通过步行减少中心肥胖,就像是为预防这些疾病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对我们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步行对我们的心脏也呵护有加。心脏,堪称机体的 “发动机”,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质量。《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曾进行过一项针对 56 至 60 岁女性的研究。他们精心选取了 31 名参与者,让她们进行为期 8 周的健走锻炼。8 周的时间过去,奇迹发生了,这些参与者的心脏左室舒张功能有了明显改善,心肌收缩能力也显著增强,而且在控制心率减缓方面也有积极的效果。这一系列变化都表明,适量的步行,对于改善心肌机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就像是给心脏做了一次全面的 “保养”。


步行还能改善我们的病理血糖。《广州医学院学报》发表过一篇相关研究,研究的参与者是 32 名中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进行了 12 周的步行运动,运动结束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空腹血糖浓度测试,结果发现,这些参与者的空腹血糖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一结果有力地证实了,步行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积极效益。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步行过程中,机体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机体的葡萄糖代谢能力也会随之提高。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降低病理血糖水平有着积极的帮助。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多走一点路,或许就是控制血糖的 “小妙招”。

步行甚至对延长我们的寿命也有积极效果。我国同济医学院在《美国医学主任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前瞻性列队研究表明,每周步行 60 - 720 分钟,能够有效减少 27% - 31% 的死亡风险,换算过来,这一效果等同于延长六年的预期寿命。这就像是步行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了额外的 “长度”,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步行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有好处。《分子精神病学》发表的相关研究明确指出,在公园或绿地散步 1 小时,可以减少脑区杏仁核的激活。而杏仁核这个脑组织,可是反应我们压力的重要部位。抑制它的激活,就像是为我们的心灵撑起了一把 “保护伞”,有利于预防焦虑和抑郁等精神症状。不过,这项研究也特别强调,在城市商业街或商场散步,可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不妨在闲暇时光,多去自然环境中步行,让身心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放松,缓解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步行虽然好处多多,但要想充分发挥它的功效,还得掌握正确的方法,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

科学步行,健康相伴

循序渐进开启步行锻炼

对于刚刚开始步行锻炼的人来说,千万别着急,要从短时间开始。一开始,建议每次步行 10 到 15 分钟就好。这就好比我们刚开始学习跑步,不能一下子就跑个几千米,得先让身体慢慢适应步行的节奏。要是突然增加大量运动量,身体很可能会吃不消,出现各种不适反应。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步行时间,最终达到每次 30 分钟或以上。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周至少应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而步行就是一种极为理想的选择。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规划自己的运动时间。在增加步行时间的同时,也别忘了适当加快步行节奏。较快的节奏变化,能够像给身体注入一剂 “活力针”,刺激身体机能,提高锻炼效果。我们还可以巧妙地选择一些稍微陡峭的路线,比如有上坡的道路,但要注意尽量避开路面不平整的地方,以免不小心跌倒受伤。不管是增加步行时间还是加快节奏,都得确保身体能够承受,千万不能过度劳累,以免给身体带来损伤。

合理选择步数与步速

对于中老年人,一般建议每天走 4000 至 7500 步。当然啦,要是身体状况比较好,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步数也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超过 12,000 步。而对于那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就得更加谨慎了,需要适当降低每日步行步数,并且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步行步数。在步速方面,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简单来说,就是在步行过程中,能够保持正常说话的节奏,不会出现心慌气短的情况。还有一个小窍门,锻炼后微微出汗,这也是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的一个参考指标。如果觉得自己还能挑战更高的步速,也可以适当增加,但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地提升。


保持正确步行姿势

正确的步行姿势,就像是一把开启健康大门的钥匙,不仅能够让我们的锻炼效果事半功倍,还能帮助我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伤。在行走的时候,要记得抬头挺胸,把双臂自然地放松下垂,背部一定要挺直。你可别小瞧了背部挺直这个动作,它有利于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能够减轻背部和颈部的受压,让身体各个组织受力更加均匀。步行过程中,手臂自然摆动就好,千万别僵硬地摆动,不然身体平衡很容易失调,就像走路时手脚不协调,很容易摔倒。还有,在步行时,要让脚跟着地,然后脚跟着地后向前滚动至脚趾,最后脚趾用力蹬地,推动身体向前移动。这样的动作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膝盖和髋关节的磨损,进一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同时,我们要避免内八、外八等不正确的姿势,这些姿势不仅会影响步行的稳定性,还会大大提高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步行前后做好热身与拉伸

很多人可能觉得步行是一项低强度运动,没必要进行热身和拉伸。但实际上,在步行前进行温和的拉伸,就像是给身体做一次 “预演”,不仅能提高运动效果,还能降低运动带来的损伤风险。步行前,花上 5 分钟进行伸展热身运动,活动活动全身的关节,让身体变得更加灵活,为接下来的步行做好充分准备。步行结束后,也别忘记进行约 5 分钟的伸展运动。先慢步走一会儿,直到心率恢复正常,然后再做一些拉伸动作。要是突然停止运动,可能会导致头晕等不适症状。而适量的伸展运动,能够像一双温柔的手,帮助我们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紧张,减轻运动后带来的酸痛感。

除此之外,选择合适的步行装备和地点也很重要。公园、操场或小区绿化步行道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运动前,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情况,先暂停运动计划,等身体完全恢复后再继续。步行锻炼,就像一位忠诚的健康伙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降低异常血压水平,还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对延长寿命也有积极作用。在步行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步行模式,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