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河源翠山村笋干工坊正式投产 预计可年加工鲜笋25万公斤

2025-04-11 07:20:00

预计可年加工鲜笋25万公斤,年产值约70万元

羊城晚报讯 清明节后,天气逐渐回暖,河源市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的春笋纷纷冒出了头,长势喜人。与此同时,位于该村的绿竹强村笋干工坊也于日前正式投产。和平县推动的发展竹产业中,配套项目绿竹强村笋干工坊的投产也为竹产业发展奠定基础,项目预计年加工鲜笋25万公斤,其中用于加工笋15万公斤,处理销售鲜笋10万公斤,年产值约70万元。

10日下午,记者在绿竹强村笋干工坊内看到,新鲜的竹笋刚从基地采下就通过无人机运送过来,工人正对竹笋进行去壳、整理,随后这些鲜笋被送往加工设备。一袋袋去壳的鲜笋通过去皮、蒸煮、冷却、压榨、烘干等一系列工序后最终成笋干产品。

绿竹强村笋干工坊负责人叶敏介绍,工坊引进福建永安的笋干制作工艺与技术,通过发酵之后的笋干口感更好、质量更佳。“笋干工坊的建成使用,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林下经济收入,还给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上陵镇翠山村党支部书记吴辉介绍,笋干工坊通过“固定岗+季节工”的灵活用工模式,每年春笋采摘期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个,带动当地经济收入45万元。

“我们的加工坊,通过回收村民的竹笋,带动村民挖竹笋、抚育山林竹林,从而盘活丰富的竹林资源,进而带动竹子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叶敏说,笋干工坊的建设,是对当地竹产业发展的一次有力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升竹林作业机械化水平,为竹产业发展提质量、减负担,上陵镇引进竹林“小火车”轨道运输机、“爬山虎”履带式运输车以及植保无人机,将竹山上的竹笋运到笋干工坊,有效破解竹林下山难问题,大幅提高竹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竹笋通过小火车、爬山虎、无人机这三种模式来进行下山,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现在10分钟,就能把竹山上的竹笋运输到笋干工坊。”叶敏说道。

据了解,和平县是河源市的产竹大县,主要品种为毛竹,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毛竹产区之一,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约30万亩,主要分布在上陵、大坝、热水、浰源、阳明等镇,其中上陵镇毛竹资源约有12万亩。

近年来,和平县多措并举助力产业升级,于2024年启动“千亩示范万亩经营”项目建设,计划打造丰产毛竹竹笋两用示范林1000亩,竹材生产示范林9000亩,计划总投资1190万元。据悉,目前和平县已立项配套资金600万元,该项目已纳入深河指挥部重点帮扶项目储备库。

上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永锋表示,上陵镇笋干工坊的建成将竹山的竹笋转化为笋干、笋罐头等产业,有效破解竹笋加工难题,并以工坊为支点搭建起“竹海培育-笋干加工-竹材利用-竹旅融合”四位一体产业体系,建立完整产业链条,推动竹产业从单一的原料供应模式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化。此外,该镇还联合高校成立竹产业科技小院并引入新工艺,把相关成果转化为竹产业一产增收近200万元、二产增值超过1200万元,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与绿美生态建设。

(文/图 吴奕镇 袁文康 朱景优)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