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公卫专家解读开学季免疫、呼吸、饮水安全要点

2025-08-31 03:38:00

【来源:西安新闻网】

临近开学,连日来,记者采访多位公卫专家,聚焦预防接种、结核病筛查、饮水安全三大关键领域解读防护要点,为新学期校园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筑牢儿童免疫防线

预防接种证是孩子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接种时间、疫苗种类等关键信息,是评估免疫保护水平的重要依据。依据有关法规,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学校在儿童入托入学时,必须查验预防接种证,这有助于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效防控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胡伟军提醒,全省各级各类托育机构、幼儿园和小学,均须开展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所有新入托、入学、转学、插班儿童都是查验对象。具体查验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脊灰、百白破、白破、含麻成分疫苗、A群流脑、A群C群流脑、乙脑、甲肝疫苗等,评估完成后接种单位出具《陕西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证明》。对需要补种疫苗的儿童,学校须督促监护人及时带儿童到接种单位补种疫苗,并在补种后再次核对预防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完成情况。

家长可携带预防接种证,前往儿童居住地或学校所在地的接种单位,由专业人员根据儿童年龄和接种记录评估完成情况,部分地区还提供在线查验功能,详情可咨询所在县(区)疾控中心或附近接种单位。

守护校园呼吸健康

在人员高度密集的校园环境中,结核病防控不容小觑。省结核病防治院结核科副主任医师贺晨艳表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出现肺结核患者,极易引发疾病感染。且结核感染具有隐匿性,孩子感染后可能无症状,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严重影响健康和学业。

当前,结核病筛查已成为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必查项目。入学前进行筛查,能及时发现潜伏感染者和患者,通过预防性治疗和规范抗结核治疗,减少发病风险和病菌传播,将传染源拒之校外。常用筛查方法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胸部X光片检查,不同学龄段筛查方法不同: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结核菌的辅助诊断方法。由专业护士在前臂皮内注射少量结核菌素液,72小时后由专业医护人员观察反应,测量注射部位的硬结平均直径或红晕平均直径大小来判断。

2.胸部X光片检查

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果为阳性(尤其是强阳性)时,或学生有咳嗽、咳痰、盗汗、低热等结核病可疑症状时,需要进行胸部X光片检查。胸部X光片可以直观地查看肺部有无结核病病变。

贺晨艳提醒,筛查结果有可疑症状、潜伏感染检查阳性或胸部X光片异常者,应转诊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单纯潜伏感染检查阳性,胸部X光片无异常且排除活动性结核病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学校需加强健康教育,建议高危因素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医并收集诊断结果。

保障师生“入口”安全

学校人员密集,饮用水安全直接关系师生健康。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对水质污染更敏感,易引发肠道疾病。加之暑假期间输配水管道停用,可能存在微生物滋生和沉淀物堆积问题,学校必须提前排查,确保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雷佩玉建议,学校要加强饮用水从业人员管理,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且每年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有影响饮用水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同时,要做好储水设备的清洗消毒。若学校有蓄水池、水箱等二次供水设备,开学前需放空存水并清洗消毒内部;若安装净水器,要按要求和期限彻底清洗或更换滤芯,防止成为二次污染源;校内水龙头因假期长期未用,开学后需打开排放10-15分钟,待水变清澈后使用;校内安装热水器的场所,建议检查冷热水管密封性和止回阀,若热水器用于饮用水,还需进行清洗消毒,保障水质安全。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江黎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