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济南市槐荫区弘达学校校长高平:深耕教育田野的 “种地人”​

2025-07-08 17:43:00

在槐荫区西北角,弘达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因一位爱“种地”的校长而显得格外特别——执行校长高平,竟对田间劳作情有独钟。​

这位由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派驻的校长,绝非寻常“农夫”。她出版过4本专著,身兼山东省特级教师与山东大学正高级教师等多重身份。这份对土地的热爱,实则源于泰山脚下的乡村童年。清晨拎篮挖野菜的记忆,让她识得麦田玉米地里所有野菜,叫得出村里每一棵树的名字。“父母虽是文盲农民,却用乡村生活为我成为识‘鸟兽草木之名’的老师打下基础。”高平如是说。​

教育生涯中,田野始终是她的“第二课堂”。在乡镇中学时,她春带学生种瓜果、采薄荷,夏领孩子捉螃蟹、逮蚂蚱,秋往山里采蘑菇、摘松球,冬携学子跑越野、堆雪人。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后,她以老校园为载体开展“寻找一棵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悬铃木、海棠等树木中触摸自然。​

调任山大辅仁学校,她开发“山行”课程,每周带学生爬牧牛山,在山顶开主题班会,大雪天组织“诗歌快闪”吟诵艾青诗作。派驻青岛即墨校区时,她凌晨带学生观海上日出,将“海日生残夜”的课堂搬到海边,还带乡村孩子进城看电影。​

这份与自然的深情,最终在弘达学校落地生根。初到这所崭新校园,她便爱上了两块野地,命名为“东坡”“西栅”,取自苏东坡与乌镇意境。四座教学楼定名为君子楼、至善楼、成达楼、天下楼,呼应着“君子之风,止于至善,成己达人,兼济天下”的校训——这是她与教师们头脑风暴的结晶,金色大字高悬校门,寄托着“内修德行,心怀高远”的期许。​

在“东坡”“西栅”,高平亲领学生种油菜花、菠菜、大蒜。家委会响应号召在西栅种草药,七年级学生种下花生。植树节时,学校不走“旅游式植树”老路,提出“植绿树种百草,建我丰茂家园”,种下3棵石榴树作为“校树”,寓意师生家长如石榴籽般团结。​

各班亦有专属绿植:一年级一班4棵柿子树盼“事事顺心”,二班10棵山楂树承载着“串糖葫芦”的童趣;二年级一班12棵石榴树种于“榴园”;五年级10棵杏树呼应“深巷明朝卖杏花”的诗意;七年级10棵桃树、10棵李子树寄托“桃李满天下”的愿景。此外,校园还添了10棵红梅、10棵紫丁香、5棵苹果树、50盆绣球花,加之原有2行榉树、2行海棠、2排白蜡、2排国槐,以及鸢尾花、白皮松等,实现了“四季有花,终年常绿”。​

如今,高平仍保持着提前半小时到校的习惯,每日巡查作物生长,指导后勤养护。她带孩子们播下南瓜、葫芦、蜀葵等种子,让校园渐成花海。“生活即教育”,她用田间实践诠释这句理念:学生在劳作中读懂“草盛豆苗稀”的意境,理解“种瓜得瓜”的哲理,更在亲近土地中成长为“高贵而野性的丰采少年”。​

正如高平所言,这片校园田园是“丰美课程”的一部分,而她这位“种地校长”,正以大地为卷,耕耘着兼具德行与理想的教育未来。(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苏秀艳)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