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临沂市沂水县:“头雁”领航 “群雁”齐飞 实干赋能乡村“人财双增”

2025-07-13 01:29:00

在临沂客户端讯沂水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村“两委”班子这支关键力量,通过强头雁、活资源、聚群力三大实招,在“人”上做文章,在“财”上求突破,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

强头雁:提能+保障,激活领飞“主引擎”

如何让“头雁”心无旁骛、振翅高飞?沂水县打出培养锻炼、待遇保障“组合拳”,激励“头雁”想担当、善担当、真担当。

马站镇八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杨登烁表示:“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学习培训,我们有信心在年底实现大跨越,让村庄发生一个大的改观。”近年来,沂水县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注重发挥“身边榜样”引领示范作用,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村干部崇尚先进、见贤思齐。今年以来,沂水县先后组织培训各类村干部1.1万余人次,形成了“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基础比变化、不比条件比干劲”的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今年,我每个月多发了1000多块钱,镇党委还给我评定了红旗,每个月加发了500元,自己干事的劲头也足了。”崔家峪镇东荆山头村党支部书记陈纪泉高兴地说。今年,为了进一步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沂水县细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报酬体系,不仅解决了“头雁”队伍的后顾之忧,还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

活资源:挖潜+合作,拓宽增收“致富路”

发展是硬道理,增收是试金石。沂水县将富民强村作为村“两委”班子施展拳脚的主战场,通过发挥村庄自身优势,深入挖掘村庄资源禀赋,探索各自增收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马站镇马站村以前有十几个煎饼坊,单打独斗;现在,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煎饼合作社,把传统手艺做成品牌,既提供了就业岗位,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今年,我们把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租出去,四楼引进‘沂蒙小棉袄’项目创办共富工坊,这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还为村集体增收了5万多块钱。”道托镇韩家曲村党支部书记季忠远介绍。

圈里乡涝坡村党支部委员王振朋说:“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共富农场’,去年实现增收12万元,带动20名村民增加收入40多万元。”

今年以来,沂水县围绕做好富民强村壮镇三篇融合文章,条件好的村做强产业,基础弱的村盘活资源、做土地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共富公司、家庭农场等增收模式,拓展集体经济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已有18家联合社、20家党支部领办示范社、1914家合作社、1724家家庭农场、65家共富工坊。

聚群力:搭台+赋能,释放振兴“大能量”

乡村振兴既需“头雁”领航,更要“群雁”齐飞。沂水县积极搭建平台,引导村干部从细微处着手,在服务中实干,提升乡村治理温度。端午节期间,四十里堡镇各村党支部组织了包粽子、送温情活动,将热气腾腾的粽子送到老年人的手中。在沂水,1022个农村党支部每月常态化为1.5万余名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龙家圈街道中山村设立“儿童成长助力站”,组织村里的“三青”人才志愿者利用周末陪伴孩子学习、做手工,不仅解决了周末、节假日孩子看护难题,又给年轻人搭建了服务家乡、锻炼成长的平台。

在许家湖镇小李马庄村,党支部领办的学堂每周末邀请专业人士开展书法教学活动。该村五年级学生李世杰开心地说:“村里为我们请了专业老师指导,我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学堂还开设了绘画、葫芦丝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我们的周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像这样的“周末学堂”,沂水县还有172处,服务5500多个家庭。

头雁振翅,群雁和鸣,沃土生金。沂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从发表示:“我们紧紧抓住村‘两委’班子这个关键,以强有力的保障激活‘头雁’,以创新的思路盘活资源壮大‘财力’,以务实的平台汇聚‘群雁’才智做优‘人力’,在‘人’与‘财’的良性互动中,为沂水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最深厚的根基性力量。”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程洪芸 杨婷 通讯员 李后金

编辑:张海燕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哲人百科 琼ICP备2024040249号-1